渤海隧道的建设意义

2024-05-17 04:35

1. 渤海隧道的建设意义

渤海海峡南起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北至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两端相距106公里,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位于北部老铁山水道,深86米。建设渤海海峡海底隧道,长度约为123公里,比1994年通车、长约50公里、连接英法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长两倍多,有望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一项空前浩大的工程,规模堪比京沪高铁、长江三峡,它将使渤海海峡天堑变通途,烟台、大连将从交通末梢一举变成交通枢纽,同时形成纵贯中国东部11个省区市的交通大动脉,几乎影响半个中国的交通。打通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可以根本改变山东与东北地区的运输线路,由原来的绕渤海“C”形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铁路平均运距缩短1000公里以上。向南、向北延伸,可形成贯穿中国南北沿海各大中城市的铁路大动脉,沟通青岛、上海等,减少大量反向绕行运输。在5至10年的建设期中,跨海通道项目将强力拉动内需,带动机械、建材等众多产业发展,增加大量就业机会。这个项目建成后,南北沿海大通道贯通,加上德龙烟铁路的开通、中韩跨海通道的实施,山东东连日韩,西接欧洲,北达俄罗斯,南至海南,处于“东北亚十字路口”的关键位置,有利的交通条件会吸引很多项目落户。 启动这个项目是国家交通网的需要,是构筑国际间交通网络新格局的需要,是渤海湾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加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需要。

渤海隧道的建设意义

2. 渤海隧道的建设方案

研究人员提出了海面高架桥、南桥北隧、海底隧道等多种跨海通道建设方案,其中南桥北隧方案一度广为人知,这个方案充分利用海峡中间的岛屿,南部建桥,北部修隧道,沟通南北交通。随着研究的深入,经过综合深入考虑安全、生态等因素,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海底铁路隧道方案,隧道内可通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用“驮背”等方式解决汽车运输问题。“驮背”运输即公路和铁路联合,货运汽车直接开上火车,到达目的地再开下。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许云飞表示,海底铁路隧道和海底公路隧道同步建设,是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方案。123公里的海底隧道看起来很长,但由于天然岛屿的存在,隧道被分成了若干段,尤其是南段,每隔七八公里就有一个岛,这就大大降低了隧道施工难度。最长的是北端老铁山水道段,42公里,也不是太难克服的问题。 全海底隧道方案工程方案采纳的是全海底隧道方案,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端的接驳点、工程规模也已确定。采用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是因为实地调研发现并不可行。“南桥北隧”方案桥隧之间需要一个岛屿做转换,但渤海上的岛太小,需要建人工岛,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且军方也不同意。采用火车在隧道中运行而不是汽车直接通行,是因为海底隧道太长——汽车通行的话通风问题无法解决,火车则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亦可由火车载运汽车。

3. 渤海湾隧道的介绍

设计全长123公里的跨海通道两端,分别是辽宁旅顺和山东蓬莱,目前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这一跨度也将使得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51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渤海湾隧道的介绍

4. 渤海湾隧道的简介

 实际上,设立跨海通道最初的念头始于1992年。那时青岛加快了铁路建设,一下子从各个方面超越了烟台一大截。同为山东的城市,当时的烟台市有关领导有些着急了。于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就准备召开一个大会,会上准备研讨如何加快烟台经济发展。作为会议文件的起草者,时任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三位同事就此展开讨论。他们都认为,烟台经济要快速发展,交通必须先有所突破。“如果能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不就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柳新华突然灵光一闪。那个时候的柳新华完全没有想到,就是自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提议,竟触发了那么多人的梦想。按照柳新华当时提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基本构想,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从而在渤海海峡实现天堑变通途。这个构想很快得到了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首肯和重视。1993年,经过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成立一个包括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多部门在国家层面的课题组,甚至还包括解放军工程兵和海军的有关部门,一个多部门、多层次、多人的研究团队就此组成。当年9月,山东省在蓬莱召开了“跨海通道阶段性课题研究”见面会。这次见面会上,与会的专家级别都比较高,不少专家在会上都提出了自己对于修建跨海通道的意见和建议。那次会议后,课题组的每个人都深受鼓舞,热情高涨,1994年的年初,跨海通道研究就进入了第二阶段。2004年,鲁东大学成立了由何益寿、董国贤、柳新华等近30名专家组成的“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为实现跨越渤海海峡的梦想提供人才支撑。那时候,每个人都尽心尽力,都想让这个项目能够尽快的被付诸实施。事与愿违,如今跨海通道项目已经经过了21年,不少人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已经逐渐地苍老,但这个项目却依旧停留在设想、图纸和研讨会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在这20多年中,直接参与过跨海通道研究的人大约有100多人,如果算上间接接触的,人数将过千。2011年9月,课题组最早的元老之一的董国贤先生离世。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位元老离世。对于董国贤,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蓝色经济(烟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良忠记忆犹新。据他回忆,董国贤是从营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退休后,每天都会关注跨海通道的事情,“他眼睛不太好,就在家里用放大镜查看资料,充满了热情和信心。”“老先生不会用电脑,查到的资料全部都要用手写。自己想到什么观点和思路,就会赶紧写下来,让孩子寄给我们。或者等我们到北京拜访他的时候再给我们。”刘良忠说,从参加跨海通道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动。下个月,鲁东大学要召开有关跨海通道研究的总结和回顾会,“这么多年过去了,对有些人必须有一个交代。”刘良忠说。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项目,直到2012年,王梦恕才正式参与到跨海通道项目中。这是因为鲁东大学有个老师是王梦恕的研究生,他向王梦恕提到过有关跨海通道的事情,这引起王梦恕的极大的兴趣,他让自己的学生回到学校安排考察路线,计划实地去了解情况。2012年5月,带着国家拨付的360万元,王梦恕牵头与其他8名院士共同前往大连至烟台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从大连下海,乘坐轮渡到了烟台的蓬莱市,这个线路的海底有可能筑建未来的海底隧道。”但早在2008年,王便知道了这个计划的存在。当年,原铁道部组织了一个铁路规划会,计划修建一条全长5700公里的铁路,起点是黑龙江同山市,终点是海南省三亚市,其间需要经过渤海湾以及琼州海峡。这条铁路线后来被写进了全国铁路总规划,被称为铁路“一纵”。就在那次会议上,王梦恕知道了原铁道部有意要在大连到烟台之间修一条铁路,会上讨论的方案是“北隧南桥”,所谓“北隧南桥”就是指大连入海的时候修建隧道,而到烟台后,隧道要从海底提升出来并修成桥。彼时,这个项目一提出,就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强烈兴趣,但专家们觉得“先隧后桥”的难度会比较大,以目前的技术尚不能很好地达到工程所要求的一些标准,所以这个项目就被搁置了,“我当时就觉得先隧后桥的方案不行,那么深的地方,要高出路面那么高,肯定有风险。”王梦恕说,他就想总有一种方案是可以适合这个项目的。”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梦恕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会更好呢?将这些理论搬进了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后,他认为自己的理论在实际中完全可行,“现在不管谁修这个海底通道,我们都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实地考察和各种会议的研究讨论后,跨海通道正式否决了南隧北桥的方案,定为深埋的全隧道方案,“深埋最大的好处就是抗风险。”跨海通道将采用复合衬砌结构的形式。他解释,所谓复合衬砌,就是将一层厚道分成同等的两层,中间加一个防水隔离层,以此来增加柔软性,“这个结构抗裂性很好,之前的结构刚度太硬,很容易开裂。”在即将上报的方案中,跨海通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跨海通道的火车都是平板车,当汽车要通过渤海湾隧道时,人可以不下汽车,直接把车开上平板火车,进行固定后,由火车统一拉过隧道,到达后,火车的固定自动解开后,司机就可以直接开车出通道。 虽然一直在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多年来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就曾表示,希望这项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从而促进烟台和大连的经济再次飞跃。不仅如此,跨海通道的修建无疑能够串联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个发达的城市群,将东北经济区和山东经济区联成一体,进而沟通长三角和珠三角,扩大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这也使得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城市都很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快地开工建设。蓬莱市政府就是其中之一。最初他们按照项目的要求一共找了4个登陆点,“三个被否了,不符合要求。”王梦恕说,最后一个登陆点,离机场、码头以及高速公路都很近,登陆点设在这里,就很容易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枢纽,“隧道都是深埋,所以附近不允许再修建任何房屋,这也是地方政府也着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刘良忠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海峡南北之间的潜在汽车日流量至少在3万-4万辆之间,预计到2015年超过10万辆。而烟大铁路轮渡设计未来最大能力为日运50列火车和2500辆汽车,加上其他烟大线上客货轮汽车轮渡,日运汽车不超过1万辆,很难适应南北两岸的货流需求。目前,进出东北的货车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经山海关绕行1600公里。不仅如此。烟台大连之间的直线距离仅170公里,乘船则需6.5-8个小时,而且每年均有1个多月因风浪影响不能通航。如果全天候运行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则最多只需两小时。柳新华说,如果以3万辆汽车的日流量来算,每车节约500公里路程的话,一年可节约的燃油就可达100万吨左右,这相当于一座中型油田一年的原油产量。关于跨海通道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投资回报,鲁东大学专门成立课题组来研究,根据研究,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3000亿-4000亿元。可以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PPP(政府与民间合作)等多元投、融资模式运作,只要国家有相应的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建设。尽管王梦恕即将上报国务院的跨海通道是全隧道方案,但鲁东大学的研究却认为,无论是建设公路通道还是铁路通道,跨海通道都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如果建设公路、铁路通道,建成以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即可达2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约2600多亿元的投资,12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5. 渤海湾海底隧道的项目进程

2013年12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以下简称跨海通道)最终方案将定稿,形成一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接着,这些报告将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上报国务院。尽管目前跨海通道的最后工期还没有确定。2015年11月30日讯,近日,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

渤海湾海底隧道的项目进程

6. 渤海湾海底隧道的投资规模

尽管目前跨海通道的最后工期还没有确定,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但整体投资大约在2600亿元左右。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他给时代周报算了一笔账,“这样的项目铁路总公司应该还有一些出资,如果山东和辽宁两个省各出1000亿的话,按照每年返利8%来计算,12年就差不多会收回成本,12年之后就是纯收益了。”王梦恕预计跨海通道建成后一年的收入会达到200亿,“货运会很赚钱。”这样的话,如果剔除返利的160亿,剩下的利润不能分,因为隧道的维修、维护等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然最初的票价可能会贵一些,因为一些成本会加进票价里。”

7. 渤海隧道的修建历史

1992年,渤海湾跨海通道项目就已提出,随时间推移,有关可行性的质疑声越来越少,但是围绕该项目的战略规划研究,此前“北隧南桥”模式曾颇受认可。柳新华等开始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研究团队开始时只有几个人。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透露,由他牵头进行研究的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项目,将于2013年6月向国务院上报考察报告,未来有望通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大概投入估计在2000亿元以上。 2013年3月20日,在鲁东大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规划研究中心,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在跨海通道模型上一一指出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砣矶岛、北隍城岛、南隍城岛等10个可利用岛屿的位置,“这一个个岛屿就是建桥的天然桥墩、建隧道的天然气孔,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建设跨海通道的优越地理位置。截止2013年4月,研究团队已发展到上百人,其中有院士、教授,也有政府官员。2013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中华铁道建设新技术促进会年会上透露,由他参与调研的大连至烟台渤海隧道项目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在等待批复。 截止2016年1月,工程仍处于规划阶段,计划“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建设总工期需要10年。

渤海隧道的修建历史

8. 渤海隧道的修建背景

从烟台到大连,直线距离不过160公里,不到烟台至济南距离的一半,比烟台到青岛还近。然而,由于渤海海峡“天堑”的阻隔,两市铁路联系要围着渤海绕一个大圈,运距长达1800公里,比直线距离长十多倍,用时一天以上;公路要绕道1200公里;轮渡需要六七个小时,且容易受天气因素影响。南北向的公路、铁路,修到烟台、大连,就成了“断头路”,无法连接成网,山东与辽宁、华东与东北的联系因之被割裂。修建一条跨越渤海的直达快捷通道,便是人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不论政治影响、经济需求、社会发展,还是国防需要、群众呼声,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亟待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及早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