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全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2024-05-16 20:34

1. 杜牧《赤壁》全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四句直译为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其实的意思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全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2. 杜牧的赤壁曾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杜牧想表达什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句所指的史实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惯水战,于是用铁链将占船联结.周瑜部将黄盖以船载浸油枯柴,上盖帷幕,诈降曹操.当船靠近曹操兵船时,吴兵纵火,恰值东南风起,火势猛烈,曹操战船被烧毁,曹军大败.(5)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因楼顶有一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晚年享锭之处.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它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3. 杜牧的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深刻含义

深刻含义:这一句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借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出自唐代杜牧《赤壁》,原文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主旨赏析: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作者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

杜牧的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深刻含义

4. 杜牧的《赤壁》中为什么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谈杜牧《赤壁》的哲理美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的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的孙子,二十六岁举进士,因秉性刚直,遭受排挤。在三十六岁时迁为京官,受到宰相李德裕排挤,出黄州、池州刺史。杜牧多么希望自己能“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也就是希望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然而,总是遭到排挤,怀才不遇,因而时常表现出郁郁不得志的愁闷之情。
  杜牧的《赤壁》是在黄州做刺史时所作的。诗人面对着“折戟”,思绪万千,由眼前想到过去,想到自己的壮志难酬,因而不但借凭吊古迹,抒发心中感慨之情,而且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给后人以启示。全诗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通过平淡的叙事,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要注意的是,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也就是说,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在诗歌中,这里的说的“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发思古之情。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大战是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一代枭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装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这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即使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从而表现出诗歌立意之美。在诗歌中,诗人不但很有历史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而独到的哲理性。我们就周瑜取胜来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在大致相同的背景下,对每个人来说,机遇是同等的,而且机遇常有,但人要善于抓住机遇,或者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或者要真正的成功,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等等。

5. 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

6. 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若那晚东风没如诸葛亮所料那样,赤壁仍吹西北风,那么东吴极可能战败,而战败的表现之一,就是两个美女被锁到铜雀台,委身于曹操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希望得机会上位

7. 赤壁杜牧的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不好改,为什么?

不好。因为“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吴的覆灭。如果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便诗味全无。这两句诗富有形象,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的匠心。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所以不能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
 
作品原文: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品简介: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赤壁杜牧的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不好改,为什么?

8. 杜牧在《赤壁》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想抒发什么情感?

直译为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其实的意思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